◆博客來:我修的死亡學分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t91248/products/0010821196?utm_source=t91248&utm_medium=ap-books&utm_content=recommend&utm_campaign=ap-201910
(1)瀕死經驗的好書推荐
開復於書中提到了Anita的<死過一次才學會愛>,精神科醫師< 天堂際遇>,和<與神對話>,並在書中小做簡摘,這幾本書在國外非常的有名,而且Anita是癌末卻全然治癒的案例,我想這對在抗癌但卻期許會好的病患,會有很大正面鼓舞的力量和建議,而死過一次才學會愛的案例,也已被刊登在知名的醫學雜誌,作為探討,所以再推荐一次。
(2)學習愛和放輕鬆
李開復先生說過往的他,是位鐵人;但現在的他學習放輕鬆,相信這個宇宙會自然而然為他送上願望,過往想要見他的人,要通過層層的審核,包含人氣、名氣和資歷,現在的他會挑選幾位陌生人與他見面,憑著讓他看到文字內心很有相應感的人。如果見面聊得甚歡很好,聊得不投機也不勉強,他的作風更加的信任生命更大意識的安排,我非常欣賞。
(3)這場病其實是個禮物
另外,眾生平等是他在死亡學分中所看重的;或許死神面前,人人平等,每個人都不免一死。他學會尊重每個人的價值,不因他的成就、功名等等,他相信每個人存在都有其在宇宙的意義,他的小女兒在他生病期間剛好在準備SAT考試,也讓他多陪伴女兒背單字等,我想這可能是平時很忙碌的老爸不可能做的事,李開復先生視這場病在他的人生旅程中,是上天送他的禮物,也因為這場病讓他多陪陪親愛的家人,和重新省視自己的人生和調整人生的腳步。
也很開心知道李開復先生的女兒學設計,是個很棒的藝術家唷
(左圖:為轉貼自李開復先生的臉書,是開復先生如兒的作品名為自戀。)
(開復先生女兒作品:http://www.cynthialee.photography/
(左圖:為轉貼自李開復先生的臉書,是開復先生如兒的作品名為自戀。)
(開復先生女兒作品:http://www.cynthialee.photography/
(4)世界因你不同和最大化影響力
在過去,李開復先生曾出過「世界因你不同」,是本非常暢銷和熱賣的書籍。透過微博和網絡的發達,李開復先生過往非常強調「影響力」,而最大化影響力這樣的概念,也和他過往所寫出的論文-在搜尋引擎中最佳化的概念有關。這場疾病讓他反思最大化影響力,李開復先生在我修的死亡學分中說,世界因你不同和最大化影響力都沒有不好唷。只是不要背負著世界須要你拯救的包伏和重擔,改以比較開放和輕鬆的念頭面對。
我認為在網路發達的時代,加上量子力學的論點,每個活在宇宙的萬事萬物都在存有的地位中相當的重要,就像蝴蝶效應(butterfly effect),每個人的每個念頭和每個決定,都在宇宙中散發能量,意念是相當具有力量的。因此我也相當肯定李開復先生的論點,世界因你不同,每個人在宇宙中都相當重要而具有影響力,不論是大或小的影響力;我也贊同李開復先生在我修的死亡學分中的觀點,看重每個人在宇宙中的價值,但抱持比較輕鬆和信任宇宙中完美的安排,持有較放鬆隨緣的態度,不必把所有改變世界的包伏攬在自己身上。(5)死後留名?
李開復先生提到,過往的他會想想他一生當中,想在後人留念他時在墓誌銘上寫些什麼,鼓勵自己去完成這些任務,但現在的他認為,這樣的想法有名聲的意圖,因此現在的他改變這樣的做法。
我修的死亡學分中,李開復先生提到的這個想法,讓我反省自己的人生,其一,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要面對死亡這件事。(當然是因為我還很年輕,而且人生中都忙著硬付考試,沒有多餘腦袋在想這件事。)次之,提到死亡,都是在法律和公民教育居多,老師是要教我們法律觀念中的立遺囑,遺囑中並不須要寫自己的風功偉業,因此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在死前有什麼想要留在人世間的。
因此,李開復先生所著的我修的死亡學分的墓誌銘,讓我提問自己:我在死亡前,有什麼想對地球做的一些事情。我確實開始規劃在人生賺錢之外,我做些自己在能力範圍內對宇宙是有助益的事,即便是小小的善行和善意的起心動念也好,這點是我以前不曾思考過和列入人生清單中的,很感謝這本書給我的啟發。現在我分享自己多年在身心靈的知識,以今天.小宇宙爆發為名,用可愛圖鴉的方式,這是我希望能留在人間的作品
http://akikohome.blogspot.tw/search/label/%E4%BB%8A%E5%A4%A9.%E5%B0%8F%E5%AE%87%E5%AE%99%E7%88%86%E7%99%BC
另外,關於墓誌銘的觀點,我認為在心想事成的法則中,對我而言,告訴自己在墓誌銘中列出自己想在今生做到的事蹟,我覺得對鼓勵自己和肯定自己一生的成就有所助益,至少給予自己一個方向和目標設定,也在心想事成的冥想畫面中,提供很具體的想像。因此,我覺得雖寫下墓誌銘可以有企圖留名的解讀,但若以肯定自己一生的成就和鼓勵自己成長的目標切入,我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好的,反而很正面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